3月28日,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电生理”,688351.SH)披露了2024年年度报告。爱游戏app注册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316.68万元,同比增长25.51%;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达5207.04万元,同比增长815.3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实现首次转正。
微电生理因符合“上市时未盈利公司首次实现盈利”的情形,于3月31日成功摘除A股股票特别标识U,成为2025年首家科创板摘U企业。同时也是科创板第五条上市标准对医疗器械拟IPO企业开放以来,首家上市并成功实现摘U的医疗器械企业。
作为全球少数同时完成心脏电生理设备与耗材完整布局的企业,微电生理是国内首个能够提供三维心脏电生理设备与耗材完整解决方案的厂商。电生理医疗器械行业技术密集,涉及空间定位技术、微信号采集分析技术、图像处理技术、高性能算法以及消融能量技术等创新技术。国际巨头一度占据中国心脏电生理器械市场超过85%的份额,但微电生理通过持续技术突破,打破了国外厂商的长期技术垄断。
微电生理的成功并非偶然。上市不到三年,公司已完成了“冰、火、电、磁”四大技术路径的完整产品布局,三维手术量长期稳居国产厂商第一,并跻身全国第三。公司围绕Columbus 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形成30余款已取得注册证的产品,三维消融系列产品自上市以来累计手术量超过70000例。2024年,公司海外营收达1.12亿元,同比增长62.94%,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7.59%,其全球化发展战略已见成效。
在技术突破方面,2022年,公司获批上市的FireMagic TrueForce 一次性使用压力监测磁定位射频消融导管和EasyStars 一次性使用星型磁电定位标测导管,实现了两大核心技术领域的首次国产突破,国产厂商首次打入外资长期垄断的电生理高端市场房颤手术领域。2023年,公司进一步推出IceMagic 球囊型冷冻消融导管及冷冻消融设备,完成了房颤领域的率先布局。截至2024年末,压力导管国内手术量已超过4000例,覆盖医院400余家,较上年医院覆盖量增长70%以上;海外手术量超过1000例,新增阿根廷、泰国、巴西、瑞士、法国等15个国家首批临床应用,让国产化高端术式走向国际。
不仅如此,微电生理产品中一次性使用磁定位微电极射频消融导管、一次性使用磁导航盐水灌注射频消融导管均为国产唯一产品,在产品工艺技术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微电生理射频产品线实现从普通冷盐水灌注射频消融导管到微孔冷盐水灌注射频消融导管、磁定位微电极射频消融导管、压力监测磁定位射频消融导管等产品的升级。冷冻消融设备、球囊型冷冻消融导管、一次性使用压力监测磁定位射频消融导管获批纳入《2024年度上海市生物医药“新优药械”产品目录》;冷冻消融设备、球囊型冷冻消融导管以及第四代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也成功入选《2024年度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
作为国产电生理龙头,电生理在2024年完成“射频+冷冻”协同布局的同时,不断完善“冰、火、电、磁”的技术产品矩阵。2024年,公司自主研发的Magbot 一次性使用磁导航盐水灌注射频消融导管成功获批上市,不仅填补了国内磁导航技术领域的空白,更为复杂心律失常治疗提供了全新的微创解决方案;此外,其自主研发的PulseMagic 压力脉冲导管和FlashPoint 肾动脉射频消融系统均已进入特别审查程序“绿色通道”,并分别进入临床收尾和临床试验阶段;与此同时,新的产品管线D心腔内超声导管也已启动临床研究。
2024年在坚持技术创新,实现产品的迭代升级上,微电生理累计研发投入10137.34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24.54%。落实到知识产权与专利方面,全球范围内,公司累计布局专利申请627项,有效授权专利275项,其中专利申请总量新增99项,新增授权专利87项;全球累计布局商标申请184项,有效注册商标137项,其中新增商标申请26件,新增有效商标29件。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近日国家药监局公示,微电生理参股公司商阳医疗的脉冲消融设备及一次性使用磁电定位心脏脉冲电场消融导管已成功获得NMPA批准上市。这意味着微电生理在2025年上半年已正式完成“射频+冷冻+脉冲(PFA)”的三大能量平台的协同布局。
尽管微电生理技术突破显著,但在我国电生理医疗器械行业中,外资品牌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国内企业仍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提升自身产品的使用量。但同时也表明国产替代的市场规模广阔,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相关数据显示,在心律失常住院患者中开展各类心律失常的消融手术总计约23.3万例,仅占心律失常患者总住院人次的2.8%。受限于相关疾病早筛尚未推广、电生理手术难度高等因素,我国电生理治疗渗透率仍然极低,但手术数量呈增加趋势明显。另据Cardiovascular Research研究发现,北美房颤发病率略高于中国,但美国每百万人口电生理手术量却远高于中国,国内手术治疗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当下,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房颤及室上速等疾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早筛技术的普及提高了患者早筛率,加之电生理术式的成熟、新型术式的研发也为手术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中国心脏电生理手术量有望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加之具有显著房颤消融术优势的脉冲电场消融技术作为最新一代电生理消融技术,已开始在我国推开并快速发展,在国际与国内厂商在PFA领域被拉至近乎同一起跑线的背景下,或将成为国内电生理格局重塑的重大机遇,届时拥有PFA产品及全面布局的国产厂商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心脏电生理手术量增长和新术式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国产替代进程的加速和国际市场拓展的深入,微电生理有望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进一步巩固其行业地位,助力公司业绩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