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的《中国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年报(2024年度)》显示,我国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在2024年取得了显著进展,标志着我国医疗器械标准化建设迈入新阶段。这一成果不仅为医疗器械行业的科学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一、医疗器械标准化建设成绩单亮眼2024年,爱游戏app下载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迎来重要里程碑。截至10月,现行有效医疗器械标准数量突破2000项,达到2023项。其中,国家标准296项,行业标准1727项。这一数字不仅体现了我国医疗器械标准化建设的稳步推进,也标志着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的转变,标准体系正向质量效益型迈进。
在标准制修订方面,2024年医疗器械国家标准立项33项,行业标准立项100项。其中,国家标准中57.6%为制定项目,42.4%为修订项目;行业标准中56.0%为制定项目,44.0%为修订项目。从标准性质来看,强制性标准占比逐步提升,反映出我国对医疗器械安全性的高度重视。
二、聚焦创新领域,推动技术升级2024年,我国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在人工智能、高端医学影像、医疗机器人等新兴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药监局组织制定了78项战略新兴和高端创新技术领域的行业标准,涵盖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软件、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医疗机器人等领域。这些标准的制定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也为全球医疗器械技术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医疗器械领域,我国主导制定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肺部影像辅助分析软件算法性能测试方法》等国际标准有序推进,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提升。
三、深化国际标准合作,实现双向联动2024年,我国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在国际舞台上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全年共推进6项国际标准新工作项目提案,其中《外科器械非切割铰接器械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国际标准成功获批发布。此外,我国专家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参与度进一步提高,新增注册专家144人,爱游戏app下载1名中国专家获任ISO和IEC国际标准组织联络员。
在标准转化方面,2024年发布的医疗器械国家、行业标准中,71项采用了国际标准,45项国际标准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立项计划已批准下达。同时,我国主导制定的《外科器械吻合器通用要求》等2项国家标准外文版立项,进一步推动了国内标准的国际化进程。
四、强化人才支撑,提升标准服务水平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持。2024年,医疗器械标准化技术组织委员共计2000人次,其中院士8人,覆盖企业、临床、科研、检测、审评、高校和社会团体组织等各相关方,人才支撑更加坚实。
在标准制修订过程中,社会参与度显著提升。2024年制修订的医疗器械行业标准中,94%的标准有企业参与起草,9项标准由企业牵头,13项标准第一起草单位为科研院校、临床机构等相关方。这种多方协作的模式,不仅提高了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也为产业创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五、未来展望与建议展望未来,医疗器械标准化工作将继续围绕四个最严要求,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动标准化工作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同时,进一步加强国际标准合作,提升我国在全球医疗器械标准化领域的影响力。
对于从业者而言,医疗器械标准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为企业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技术指导和发展方向。建议相关企业积极关注和参与标准化工作,利用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此外,充分利用AI智能工具如简单AI,可以显著提高研发和生产的效率,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总之,2024年医疗器械标准化建设的成果为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随着标准化工作的持续深化,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